• 索 引 号:QZ00503-0300-2022-00067
    • 发布机构:泉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2-10-10
    泉州市2021年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来源:泉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时间:2022-10-10 11:08

      现将2021年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及2022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202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主动融入和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控事故、保安全”,着力增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等工作,有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力扭转安全生产形势不利局面。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90起、死亡91人,同比减少17起、33人,分别下降8.21%、26.61%。

      (一)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按照三年行动方案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通过开展“诊断式”会商、“标杆式”引领、“集中式”教育、“小灶式”整治,组织13个包片督导每月至少一次下沉各县(市、区)驻守开展清单式督导11次、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全程驻守督导,指导各类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攻坚年”阶段各项目标任务、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保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疑难杂症”逐一解决,切实把3个专题和12个专项整治做实、做细、做到位。5月初至7月底,我市又聚焦房屋安全、工程施工、道路交通、水上安全、危险化学品、矿山、工贸、消防、城镇燃气等9个事故多发易发领域,着力查大风险、除大隐患、防大事故,集中攻坚、严防死守,期间没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全市共排查隐患37.73万余条,整改37.69万余条,整改率99.9%。

      (二)启动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制定下发了《泉州市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组建标准化工作专班,建立落实定期会商(周碰头协商、月分析通报、季阶段小结、年提升推进)、信息报送、进度通报、督查督办和总结提升等工作推进制度,采取视频会议、集中授课、场景模拟、现场点评等“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宣传发动造势和培训,组织29个监管部门编制涵盖全市46个行业(领域)的安全检查清单96份,连同各县(市、区)政府遴选并培植打造130家标杆示范企业(其中规上71家,中等25家,小微34家),选定丰泽区、石狮市为试点,按时序进度全面铺开安全生产标准化专项提升工作。

      (三)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一是高压态势严抓严管。综合运用集中执法、重点执法、专项执法、联合执法等多种方式,结合开展“严执法、强攻坚、促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和打非治违力度,强化联合惩戒和行刑衔接,形成高压严管态势。全市累计开展行政处罚1.2万余次,罚款8564.32万余元,责令停产整顿3818家,暂扣吊销证照59家,关闭取缔737家,约谈警示1895家(其中,应急部门行政处罚393次,罚款1743万余元,责令停产整顿23家,刑事立案8起,追究刑事责任8人),通过严格的行政执法和刑事责任追究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是严格事故调查。牵头组织对今年发生的2起较大事故(南安市蓬华镇岩内发电站“1·20”导水渠分水隔墙较大坍塌事故、晋江全亿无纺布有限责任公司“2·6”较大坍塌事故)开展调查,共对28名责任人追责问责;督促各县(市、区)对全年发生的81起一般亡人生产安全事故逐一开展调查处理,确保各方责任追究到位,切实强化事故调查处理对加强及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促进作用。三是依法开展事故评估。对2015至2020年全市发生的17起较大事故和2020年发生207起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整改落实情况开展评估,逐起分析原因,并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完善事故防控长效机制。

      (四)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一是提高值班值守效能。整合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政务值班的应急综合值班,365天全时段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值班备勤工作,并协调21个市直部门建立突发信息速报联动机制,健全突发事件联勤联动响应机制。二是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综合考量管理保密安全、投资运营成本、空间位置距离、基础环境条件等因素,谋划建设市级综合应急指挥“一库三中心”(应急管理数据库、监测预警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宣传教育中心),目前已勘察选址并初步确定建设运营模式和完成空间规划设计,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三是增强应急处突能力。组织修编更新11个应急预案(其中全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个,生产安全事故灾难、防汛防台风、抗旱、地震、危险化学品、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自然灾害救助等8个市级专项预案,非煤矿山事故、工贸行业事故等2个部门预案),全面摸清各类应急救援队伍443支23396人,将7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428名正式队员和211名预备队员及相关车辆器材装备入驻联勤值班响应基地,重新聘任223名专家更新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并梳理编制成《泉州市应急救援工作手册》存档备用。四是强化军地协同联动。加强与泉州军分区、第73集团军陆航旅的沟通联系,探索建立军地海空联合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力求形成应急救援工作合力,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救、救之高效。五是提升应急响应实效。牵头组织有22个部门和单位举办了首次泉州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演练,同时还组织防汛防台、消防灭火等各类应急处置演练4000余场,有效检验了我市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联动联勤联救机制。

      (五)强化防灾减灾能力。一是强化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采取在公交车上滚动播放防灾减灾宣传口号标语和海报,联合市教育、地震等部门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组织全市1000多年所学校对避灾避难的应急设施、物资、标识等集中开展排查整治,确保能够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二是完成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指导南安市开展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创新五个“+”模式(“网格机制+重点督导”提升普查效率,“下沉工作+委托服务”做优普查模式,“影像支撑+航拍科技”拓宽普查界面,“系统建设+投屏使用”同步普查成果,“传统平台+新兴媒体”加大普查宣传)打造风险普查的“南安模式”,为有力有效推动全市普查工作做了表率,开了好头,并在此基础上全面铺开全市风险普查。目前,南安市已顺利通过省政府考核验收,其他县(市、区)的风险普查工作已按省上部署有序展开。三是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在全市2746个自然灾害避灾点中筛选100个进行巩固提升,每个避灾点市、县两级共拨付5万资金支持,有效提升避灾点质量。组织6个社区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已全部通过考核验收并授牌;指导全市已建成的49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开展安全大排查,巩固创建成果。四是积极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工作。今年以来,共启动防暴雨、防台风、极端天气应急响应10次,全年共计下发中央冬春救助资金32万元、农房保险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499万元,有效提升基层群众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五是严格落实森林火灾管控。今年来,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5起,未发生重特大以上森林火灾、未发生人身伤亡及重要设施损失,对5起火灾肇事者和监管人都依法依规处理,达到严格执法、严肃问责、警示教育的效果。清明节期间,各级各部门和森林防灭火队伍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实现“零热点、零火灾、零伤亡”。

      (六)同步做好其他重点工作。一是出台《泉州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按照省上部署安排,结合我市实际,有效整合应急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三个规划,出台下发了《泉州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二是梳理安全生产职责分工。我市遵循依据①《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②新《安全生产法》中明确的“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编制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③“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业务相近的原则确定”和④省市党委政府关于各部门已明确的安全生产职责分工且与上位法不相违背继续延续的四个原则,在全省率先全面梳理各县级党委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同时提出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齐抓共管、联合执法、事前追责、推进标准化、社会化服务、举报奖励等6项工作机制,形成《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意见》,近期将下发执行。三是健全完善铁路沿线安全治理机制。与中铁南昌局厦门工务段、龙岩工务段在我市范围内推行“双段长”责任制,联合制定了定期互动、信息沟通、一事一议、快速反应、失职追责等5项管用机制,压实压紧铁路沿线安全监管责任。目前,全市310个普铁隐患点,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四是积极开展第20个“安全生产月”活动。6月份市安办牵头举办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6·16安全咨询日、微视频和创意海报大赛、应急处突演练、警示教育和安全培训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广泛凝聚全社会安全发展的共识,旨在推动各级各部门安全警示宣传成为常态,力求促使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落地生根。五是落实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制和工贸企业监管。组织、督促、指导全市应当建立安全包保责任制的23家危险化学品企业、26家非煤矿山企业迅速落实到位,按规范标准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开展全市钢铁、粉尘涉爆、铝加工(深井铸造)等行业领域和各县(市、区)工贸行业专项执法“督一带一”督导,累计抽查检查乡镇23个、企业47家,督促企业整改隐患895处,有效遏制易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存在问题

      客观上,一是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我市民营企业占企业总量的90%以上,由于历史原因形成我市企业遍地开花、厂居混杂、“小而散、多而杂”“一厂多租、一楼多企”等现象突出,安全间距不足、公共安全设施配备不足、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设施陈旧简陋、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差等问题逐渐凸显。二是梳理部门职责分工缺乏依据。国务院启动“放管服”改革后,一些法律法规特别是部门规章废止,省级部门职责分工尚未下发,导致一些行业领域监管执法依据缺失(如:《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察规定》将大型游乐设施纳入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监管,但没有明确小型游乐设施监管执法权责;商务部于2020年废止《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但未明确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虽然我市按照新《安全生产法》规定明确监管部门,但根据《立法法》精神,市级人大、政府在安全生产方面没有立法权,市级政府的职责分工职能督促落实监管,不能作为执法依据,“严执法”的震慑力度直接被削弱。此外,《消防法》修订以后,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消防救援机构负责实施。”但是,在省级及以下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履行《消防法》规定的职责分工没有进一步进行细化。三是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有待加强。2020年,泉州市生产总值(GDP)10158亿元、工业企业近7.6万家,均位居全省第一,但目前全市安全生产执法编制严重不足,全市仅有执法人员111名(其中市执法支队事业编制执法人员15名、13个县级执法大队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编制执法人员96名),且按照执法机构改革要求,改革后执法工作任务从原来的安全生产领域扩大至应急管理领域,执法任务加重;同时,各地在改革期间,执行“执法人员只出不进”要求,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加快落实执法机构改革、加强执法力量迫在眉睫。四是应急管理力量人员素质与工作实际不匹配。应急管理部门作为新成立的部门,应急系统人员配备头重脚轻,与实际工作内容和承受的工作压力不相匹配,从国家部委到县级应急管理部门,人员配备逐级减少,专业素质逐级降低,装备配置逐级削弱,履行法定的综合监管、综合协调、综合执法职责力不从心;此外,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的特点,各级应急管理人员枕戈待旦,奉献多、牺牲大,但在现实工作过程中,往往受通报批评的多,被表扬鼓励的少,特别是精神鼓励和物质待遇与工作实际不相符,部门权威直接被削弱,各级应急管理干部的职业荣誉感不强。

      主观上,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等观念,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隐患整治不到位。二是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走过场,小微企业无安全条件生产甚至非法违规屡禁不止(仅晋江市去年12月份“雷霆行动”就关闭取缔1002家),从业人员(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盲目施救时有发生。三是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个别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理解出现偏差,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对所负责的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履职不主动、不到位。

      三、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我们将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立足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市本级安办、防汛办、森防灭指办和减灾办等议事协调机构的综合协调功能,主动作为,牵头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工作,努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

      (一)提升全民安全生产和应急自救互救意识能力。一是用好宣传造势载体。以开展“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宣传周、“应急演练周”等活动为契机,以开展应急演练、主题宣传作品展播、应急知识互动讲堂、安全趣味活动、安全装备展示和现场互动体验等活动为抓手,多形式、多层次广泛宣传发动,全面营造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良好氛围。二是用足线上线下资源。线上依托泉州网开发学习教育平台,组织市、县、乡、村四级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学习新颁布的《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按要求完成规定学时并组织考核,全面提升法律意识;线下结合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选取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培育打造一批示范样板企业,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推动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三是用实媒体宣传阵地。加强与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国网、泉州电视台、泉州晚报、泉州广播电视报、泉州移动公交等媒体的深度合作,推进专题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及时报道、推广先进经验、典型做法,扩大应急管理向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末端宣传;强化和完善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每天更新内容、推送信息,实时对互动内容进行回应。四是用活事故案例警示。充分运用各种融媒体手段,定期曝光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邀请专业律师、专家大肆解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从全国范围内筛选典型案例,剖析事故原因、定性依据和处置结果,讲解分析事故教训,以案释法,宣传警示,不断强化各类责任主体和公众的警醒,全面提升市民大众的“依法治安”意识。

      (二)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在总结提炼2021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作,至2022年底前,全市企事业单位完成标准化创建工作达到80%以上。一是适时组织开展现场会。在2021年培植的示范企业中筛选工作成效显著且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企业,组织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以及重点企业负责人现场观摩,继续深入部署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工作。二是加快“泉州市安全生产标准化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指导各级各行业(领域、专业)主管部门督促企业主动录入和上传安全生产基本信息,深入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形成隐患排查治理“三张清单”和安全风险红、橙、黄、蓝分布图,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管理。三是启动约束激励机制。协调推动市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出台相关奖励措施,鼓励企业自觉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对不依法履行标准化创建提升工作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依规实施行政处罚措施,倒逼企业安全责任落实。

      (三)做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年工作。一是持续滚动开展排查整治。在前两年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结合正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滚动排查安全风险和隐患,督促按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三张清单”开展整治,确保整改落实形成闭环,并分级分类滚动管理。二是总结提炼工作经验长效落实。针对性开展会商,深入分析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结合各县(市、区)、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好的做法,提炼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经验,力求在政策措施层面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形成一批制度措施成果在全市推广,并逐项推动落实,彻底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

      (四)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一是全面完成应急管理执法机构改革。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部署要求,联合市委编办落实相关工作举措,完成市应急管理执法支队升格扩编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执法监管。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强化安全生产领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涉嫌犯罪刑事案件移送机制,加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事前刑事责任追究力度,营造安全生产法治环境。三要严肃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按照分级负责和“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一查到底,同步组织对2021年发生的2起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督促各县(市、区)对2021年发生的一般事故整改落实情况开展评估,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倒逼企业和相关责任人主动吸取事故教训、整改事故隐患,警示各方责任主体,切实发挥事故查处的警醒教育作用,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五)着手构建“全灾种、大应急”救援处置体系。一是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认真吸收借鉴省内外先进地区信息化建设经验做法,加快推进“一库三中心”建设,深度整合相关部门数据和信息资源,注重建设质量,扎实推动我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二是强化应急救援基础建设。继续开展各类应急救援力量普查,分门别类,不断健全完善“队伍库”。理顺等级注册程序,支持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合法化建设,使之成为政府应急救援体系有益补充。三是规范应急救援队伍指导管理。研究制定我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对社会救援力量的建设规划、使用管理、配套保障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有序推动社会救援力量规范化管理;筹建实行会员制的应急救援协会,将全市相关社会救援力量纳入协会统一管理,有序规范社会救援力量的联动备勤与应急处突机制。四是常态化更新专家库。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我市经济业态和工作实际需要,摸底、推荐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常态化更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

      (六)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一是确保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结提炼南安市开展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指导各县(市、区)借助基层网格员过细摸排自然灾害风险点,确保如期完成普查任务,夯实我市防灾减灾基层基础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度。二是提高防灾救灾能力。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力争新增3个以上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再组织县、乡两级提升改造100个避灾点。三是继续做好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强化“黑天鹅”极端天气的防范应对,进一步完善各部门的联动协同机制,夯实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和信息保障基础,修订完善预案方案、落实抢险救援队伍,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主动查找分析研判潜在风险,持续整治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组织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社会宣传引导,严格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强化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和指挥调度,并强化水资源保障配置,提前做好抗旱供水保障工作。四是做好常态森林防灭火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加强会商研判,强化森林火险监测预警,加强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培训和演练,补齐配足物资、灭火机具、通讯器材等。在森林防灭火重点时段,加强警示宣传,各级各类森林消防队伍靠前驻防,确保一旦发生火情“打早、打小、打了”。

      (七)全面启动“十四五”应急管理专项规划实施。新的一年,我们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按照《泉州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要求和“轻重缓急”原则,围绕规划提出1个总体目标和3个分项目标,聚焦5大主要任务、5大重点工程,全面提升7大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安全生产治理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全社会共同参与应急能力),深入推进7大体系(健全应急管理指挥体系、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体系、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应急管理法治体系、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体系)建设,同步按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启动19个既定重点规划项目建设,做强做实应急管理主责主业,确保人民安全、城乡安全、发展安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