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高能应急力量访谈专场--关于泉州应急相关工作
-
这里是福建交通应急广播正在直播当中的全省唯一应急类全媒体直播节目前方高能,我是亚舟。今天是前方高能应急力量访谈专场,哪位嘉宾会做客我们的直播间呢?应急力量,即刻呈现。 今天我们邀请到直播间和我们一起交流的是嘉宾是泉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王夏阳 王局,欢迎您! -
各位听众朋友,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泉州市应急管理局王夏阳,今天非常开心可以和大家在线交流关于泉州应急相关工作。 -
也欢迎各位听友观众可以和我们保持互动,在微信平台上语音文字形式留言或者打开我们的视频直播间的评论区留下您精彩的观点。 在了解今年工作动态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去年的工作,首先请王局介绍一下泉州市2022年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情况。 -
好的,主持人。在安全生产方面。2022年与2020年同期相比,泉州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减少100起(下降48.3%)、死亡人数同比减少54人(下降44.3%),实现“双下降”。近三年来,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稳步下降,事故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得到彻底扭转。 在防灾减灾方面。2022年,泉州市组织启动各类应急响应8次累计长达57天,有效组织防御3个台风外围影响、9场明显降水过程、16次强对流过程、1次低温寒潮极端天气影响,及时处置16起突发森林火情,未发生因灾人身伤亡及重要设施损失,实现防灾减灾“不死人、少损失”的预期目标。 -
那么咱们泉州取得这样的成绩,您认为最关键的是什么呢?请王局给我们介绍一下。 -
我认为压实责任是关键的一步。首先,我们健全了责任体系,在全省率先以梳理明确了全市县级党委、政府和53个市级部门248项安全生产职责,同步调整充实了市安委会组成人员,对下设的19个专项委员会成员单位进行补充更新,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健全完善了“三管三必须”责任链条。其次,我们聚焦责任落实,在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和省“66条”实施细则的基础上,细化形成了我市75项具体实施措施,并通过强化年度考核、专项巡查和驻守督导检查,持续推动各方安全责任落实落细。最后,我们压实企业主体责任。2022年,我们累计推动完成83000余家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告知书和承诺书送达签订工作,让企业知责才能履责。同时,我们组织存在重大隐患和发生事故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集中教育培训,以案释法、以法论事,警醒企业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吸取事故教训,依法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我们还建立安全生产“红黑名单”、失信联合惩戒等制度,倒逼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只有通过不断压实责任,实现“事有人干,责有人担”,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
针对无处不在的安全隐患,泉州是怎么干的呢?请您介绍一下。 -
好的,主持人。泉州市着力用安全监管责任制拧紧安全阀,系统推进各项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变“被动应对事故”为“主动防范风险”。 我们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按照专项行动方案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通过开展“诊断式”会商、“标杆式”引领、“集中式”教育、“小灶式”整治、“精准式”总结,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深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风险隐患,持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三年行动以来,全市共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00万余条。针对重大安全问题(隐患),我们通过建立领导挂钩督促重大隐患整改工作机制,由市领导挂钩督办,高位推动全市131项重大安全问题(隐患)整改落实到位,切实解决一批安全生产领域“疑难杂症”。我们全面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紧盯重点行业领域,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积极推动镇(街)、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加强指导检查。这三年来,累计梳理26份清单502项检查细则,组织由重点行业主管部门组成的13个安委会督导检查组,深入一线开展清单式驻守督导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累计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4700余条。我们还在不同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会战”“百日攻坚”“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针对不同时段安全风险特点,聚焦水上安全、渔业船舶、道路交通、工程施工、自建房、危险化学品、矿山、工贸、消防、城镇燃气等事故多发易发领域,逐领域分析梳理攻坚任务,逐年逐月明确责任单位和工作任务清单,推动各级各部门按照任务清单细化落实本行业领域每月攻坚任务,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泉州市各级各部门通过综合整治,齐抓共管,切实把安全风险隐患消弭在萌芽状态。 -
我们都知道,泉州小、微企业基数十分庞大,安全生产任务艰巨,在提升安全水平方面,泉州是怎么做的?请您介绍一下。 -
好的,那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泉州“三驾马车”的安全生产工作思路。首先,我们以宣传警示为先导,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意识。通过精挑细选典型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罚案例,制作49部警示教育片,开展市、县、镇、村、企安全警示教育30万余场次,并利用电视台、报纸、公众号等集中曝光存在突出问题的企业230余家,有效震慑、警醒企业。我们还丰富了宣教形式。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安全宣传“五进”等宣传活动。去年,按照省应急厅部署,我们投入1450万元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全市12个安全文化公园建设,有关注安全的朋友们应该能注意到,安全文化公园科普应急知识、寓教于乐,尤其是孩子们特别的喜欢,推荐没有去过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 其次,我们以标准化提升为引擎,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针对泉州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等问题,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将标准化创建目标列入到市委、市政府专项行动工作任务和《政府工作报告》一并推进落实。在发动上,我们坚持“区域全覆盖、行业无缺漏”的原则,将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划分成规模以上、中等、小微等三个类型,同步培植打造标杆企业130家,以点带面复制推广。目前完成标准化创建的企事业单位52000余家,完成整体安全风险评估并实行“红橙黄蓝”安全风险动态监管。在标准上,我们大胆探索标准化创建提升“泉州标准”,制定安全检查清单、检查导则、运行提升指南和达标细则“四套工具书”,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落实上,我们狠抓现场企业现场安全管理,督促指导企业自主建立“三张清单”,运用四色风险辨识成果,推动企业主动落实“5S”管理法和完善生产现场“六有”标识,切实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最后,我们以执法约束为保障,倒逼企业主动抓好安全。一方面我们加强执法监督效能。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2021-2022年行政处罚次数和处罚金额同比2019-2020年上升6倍以上,各项执法指标均居全省前列。采取“执法+专家+警示”模式把执法和普法相结合,取得良好执法效果。同时,我们在石狮试点开展乡镇连片综合执法工作,解决了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严肃事故调查问责。以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拧紧责任落实的最后一颗螺丝,三年来,市本级挂牌督办案件20起,累计追究56单位150余人事故相关责任,追究刑事责任9人。同步对2020年以来所有生产安全事故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到位、警醒警示到位。 总得来说,“宣传警示先行、标准化推动、执法约束保障”是我们泉州安全生产工作的“三驾马车”,三力齐发,形成安全生产工作合力,统筹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提升。 -
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对泉州安全生产方面有了清晰的了解,那么在防灾减灾方面,泉州是怎么做的呢? -
好的,主持人。泉州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注重防灾减灾关口前移,着力提升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能力。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础保障方面。泉州市近年来狠下功夫,高质量建成了49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提升了300个建设自然灾害避灾点,及时充实市级救灾物资。2021年至今,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共完成6次调运工作,累计调运价值145万元的救灾物资,均能在24小时内完成物资发运工作,确保这些物资准确、快速发放到群众手中。我们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灾害信息员队伍2700余人,确保灾情信息以及灾害风险隐患信息能够及时报送。我们还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任务,汇聚各类调查数据248万条,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国务院普查办行文通报表彰。 在防汛防台风方面。泉州市推进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充实调整了市县乡村四级防汛责任人13000多人并全覆盖组织业务培训,梳理核实16000余个危险区域转移建档立卡对象。2021年以来,开展各类防汛综合应急演练和危险区域群众自主转移避险演练467场次,完成460余座各类水库应急预案以及2500余个村级预案修订。充实防汛相关行业专家库100余人,落实防汛抢险骨干队伍783支,技术人员13000多人、机械设备6800余台套,进一步强化了防汛防台风应对处置能力。 在森林防灭火方面。泉州市常态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统筹1600余名护林员加强巡山护林,落实森林放灭火网格化管理和巡护责任。强化森林火情监测预警,启用97个森林火灾视频监控“千里眼”和卫星热点不间断监测,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同时,我们建立了森林消防队伍重点时段和高森林火险天气期间携装驻守工作机制,确保全市75支1400余名森林消防队员随时保持临战状态。 在防震减灾方面。泉州先后建成18个地下流体台和20个烈度速报台、303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4000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各项设施设备数量和规模均居全省首位;防震减灾救灾指挥体系、抗震设防监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提升了地震灾害防范的应对水平。 -
那么2023年泉州市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哪些重点呢? -
我认为应急应急,首先是“应”,也就是快速响应。我们健全了应急值班备勤和信息联动速报机制,在全省率先整合建立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和应急政务“四合一”联合值班及现场协调备勤联动制度,成立了自然灾害、生产安全、火灾火警、道路交通4个突发事件备勤组,与21个部门单位建立突发信息速报联动机制,不断理顺应急处突职责,拓宽突发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应急处置时效成效。2021年来,全市共接处突发事件142起,灾害险情25起,做到反应快速、处置高效。同时,我们强化了协同救援能力,探索建立军地海空联合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先后3次协调出动军用直升机参与海上事故救援。与厦门翼飞天途通用航空公司建立了通用航空救援联络渠道,建立海上“95110”近海联合救援机制,并与国家东海救助局、三明市森林防火支队常态化互动,进一步构建了国家队、专业队、社会救援队以及驻地军队协同救援“共同体”,大大提升了应急响应效能。 其次是“急”,也就是快速处置,而快速处置的基础是扎实的应急准备,我们完善了市级总体预案+17个专项预案+34个部门预案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案及具体清单,开展市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去年来,我们组织开展防洪排涝、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等各类演练7500余场。我们还在遴选聘任20名市级应急专家顾问,为高效应对突发情况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同时,我们实践探索了“三分三联”的应急力量布局和调度模式(“三分”:分层级、分地域、分任务,“三联”:警情联动、队伍联训、后勤联保)。成立了涵盖7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459人、219台车的泉州市社会应急救援联勤中心,去年来,联动社会救助类警情3000余起,荣获第五届、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
2023年,泉州市一要持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成果,形成不断深化职责明晰、措施得力的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积极拓展宣传载体,推动省“五个一百”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建设,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宣传新模式。持续排查整治各类事故隐患,管控安全风险,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打造我们泉州标准化提升2.0版本。严格执法监管,继续探索乡镇安全生产赋权执法、连片执法、综合执法等模式,打造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的“行政+检察”泉州模式。二要持续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积极推进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和森林防灭火网格标准化管理,常态化做好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和救援物资、队伍更新补充,严密防范台风、洪涝、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三要持续构筑“全灾种、大应急”应急管理体系。推进“一库三中心”应急管理指挥中心信息化指挥平台建设。开展应急预案编修与备案,总结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试点建设经验,继续充实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库”“专家库”。我们将试点建设16个乡镇(街道)标准化应急管理站,打通基层应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四要持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加快全市200个避灾点建设,积极探索社区(村)“党建+网格+应急管理”新模式,组织抗震救灾综合演练、探索“双盲”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五要持续推进应急项目建设。统筹推动泉港区国家级石化救援基地、南安市省级区域性防汛抗旱救援中心和德化县森林防灭火救援实训基地建设等“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19个项目有序落地,以重大工程项目牵引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
作为人民群众的“守夜人”,泉州在应急救援上有什么好做法和我们分享?
友情提示:加“*”的为必填项